第一週 | 1 | 課程介紹、現代人的健康危機 | 探討現代人的健康意識,以及回顧檢視目前常規醫療的狀況,以及健康觀念的問題 |
第二週 | 2 | 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(一) | 透過對於自身症狀表現的觀察和記錄,了解自己的目前健康狀況,以及可能潛藏的問題 |
第三週 | 3 | 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(二) | 透過臨床檢驗和其他分析方式,探討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可能的健康風險 |
第四週 | 4 | 營養學概論:六大類食物、六大類營養素(一) | 認識各類型的食物分類,以及主要的營養素 |
第五週 | 5 | 清明節連假 | |
第六週 | 6 | 營養學概論:六大類食物、六大類營養素(二) | 認識各類型的食物分類,以及主要的營養素 |
第七週 | 7 | 食物、營養與疾病的相關性:腸胃道問題(一) | 探討食物、營養與健康最直接相關的問題:腸胃道。從食物的選擇、消化狀態、吸收等等方向談起。 |
第八週 | 8 | 食物、營養與疾病的相關性:腸胃道問題(二) | 由食物成分、消化功能和腸道的結構問題,探討對免疫功能、神經功能的影響,以及腸道菌叢的角色。 |
第九週 | 9 | 食物、營養與疾病的相關性:體重與心血管代謝問題(一) | 探討體種管理的重要,以及和代謝性疾病的相關聯性。 |
第十週 | 10 | 食物、營養與疾病的相關性:體重與心血管代謝問題(二) | 由血糖代謝、胰島素阻抗探討血糖異常和糖尿病的形成,以及相關的預防策略 |
第十一週 | 11 | 公共參與週 | 公共參與週 |
第十二週 | 12 | 食物、營養與疾病的相關性:體重與心血管代謝問題(三) | 由代謝問題探討心血管病變的形成和風險,以及預防動脈硬化病變、血管問題的飲食策略 |
第十三週 | 13 | 代謝與營養:體力與能量狀態 | 由新陳代謝的機制,探討改善體力、精神和能量狀態的改善策略 |
第十四週 | 14 | 代謝與營養:特殊飲食法 | 分別探討如生酮飲食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、石器時代飲食、地中海飲食等等不同的特殊飲食法,以及適合應用的方式 |
第十五週 | 15 | 營養與健康:氧化壓力、自由基與抗氧化營養 | 由氧化機制探討人體老化和退化的問題,並且進一步分析改善和預防的策略方式 |
第十六週 | 16 | 營養與健康:身體的毒素負荷與解毒功能 | 我們生活的環境充滿各種可能會造成身體負荷的毒素問題。由肝臟代謝的方向探討我們該如何減少身體的毒素負荷,以及幫助身體代謝排出毒素的方式 |
第十七週 | 17 | 營養與健康:免疫能力 | 探討幫助身體的免疫能力維持平衡的飲食與營養策略 |
第十八週 | 18 | 公共論壇 / 講師共學 |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,請事先於社大官網「近期活動與成果 > 公共論壇」進行網路報名。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