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週 | 1 | 3/10課程介紹——台灣的森林帶 | 綜覽台灣生態系的分類與空間分佈 |
第二週 | 2 | 3/17國土綠網——榕楠林與低海拔植被 | 最低的林帶,稱為榕楠林,曾是瘴癘之地,如今大致名為「近郊」,也是當代保育上重要的場域。 |
第三週 | 3 | 3/24茶栳之鄉——楠櫧林 | 過去常民所利用的「山野」,大致也是後來的茶產業所在。 |
第四週 | 4 | 3/31黑熊森林——下部櫟林 | 台灣黑熊活躍在充滿果實的闊葉林帶,這是東亞環境史中所遺留的獨特森林,又稱「照葉林」。 |
第五週 | 5 | 4/09野外課程:金瓜石導覽 | 走讀黃金博物館周邊的東北季風林(日期暫定,於前週堂討論定案) |
第六週 | 6 | 4/14存置林野——上部櫟林 | 上部櫟林帶俗稱檜木林帶,是現代林業覬覦的寶庫。 |
第七週 | 7 | 4/23野外觀察:二格山導覽 | 走讀石碇二格山(日期暫定,於前週堂討論定案) |
第八週 | 8 | 4/28雲上松濤——鐵杉林 | 鐵杉林是台灣木材蓄積量最大的森林,也是登山客最熟悉的一種景色。 |
第九週 | 9 | 5/07野外課程:太平山導覽 | 走讀見晴懷古步道(日期暫定,於前週堂討論定案) |
第十週 | 10 | 5/12空中列島——冷杉林與高山植物 | 台灣森林的邊界就是冷杉林,邊界之外是花園一般的高山植物群落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5/19公共參與週 | 班級討論後,參與公共參與週活動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5/26岩上四季——台灣的溪谷林與岩生植被 | 溪流剖開的大地,因地質與地形造就了特殊的區域性坡面森林,尤其是東部石灰岩植群,最具代表性 |
第十三週 | 13 | 6/02風中容顏——濱海森林 | 在季風與海風的吹撫下,海岸與離島的森林又自成獨特個性。 |
第十四週 | 14 | 6/11野外課程:東北角導覽 | 於海科館附近認識濱海植被(日期暫定,於前週堂討論定案) |
第十五週 | 15 | 6/16 擾動時空——森林演替與變遷 | 每種環境被擾動後,都會有一系列的植物變遷,稱為演替,使得一地的森林有空間上的多樣性。 |
第十六週 | 16 | 6/23公民造景——造林政策與都市林 | 當代的人工林有許多樣貌,其實是台灣第二常見的森林形相,也是遊憩重要的場域。 |
第十七週 | 17 | 6/30課程總結 | 學期總回顧與綜合討論 |
第十八週 | 18 | 公共論壇 / 講師共學 |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,請事先於社大官網「近期活動與成果 > 公共論壇」進行網路報名。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。 |